第68本:《蒙恩的习惯》书摘25则
1、向自己传福音是一种蒙恩的习惯,既是进攻,也是反击。这是我们在遇到试探和挫败、寻求复兴时的反击,也是我们在反思自己犯罪的前因后果时,从福音的角度来反省自己。但这同时也是主动的进攻。应当规律地来建立我们的生命,以免我们在出现意外、考验、灰心之时远离真理。(p45)
2、《圣经》不是一本魔法书,但在我们进入经文时,就能体会到一种奇异又神秘的力量。这种作用力虽然看不见,但却真实地发生在我们宣读、传讲、读经、研经的时候。某种无形的超自然事物从我们眼前的文本进入我们的灵魂。有一个隐形的生命在行动。他是一种有位格的力量,完全神圣、充满奥秘,比你我更大,完全不可战胜,拥有不可抗拒的力量。他把看似普通的东西变为超凡,使我们通过读经超越了我们自身的限制。人只要面对神的道,无论这道是道成肉身的基督、救赎罪人的福音,还是《圣经》中的文字,这位神秘的帮助者就能用平淡却微妙的方式坚固人心。(p59)
3、对于基督徒来说,默想与其他操练有着特定的关联。默想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要将神在《圣经》中的隐秘启示与我们在祷告中的敬虔回应联系起来。默想填补了听道和祷告之间的空缺。在默想中,我们停下来把读到的、听见的,和研经中的话语反复思想,并存在心里,让神的道点燃我们的心灵——“在默想之火中燃烧自己。”我们深入神的启示,将其带入到我们的灵魂,让神的真理改变我们,我们又在祷告中回应神。正如马太·亨利(Matthew Henry)所说,“默想是祷告的最佳准备,而祷告是默想的最佳果效。”(p67)
4、我们从旧约的《约书亚记》1 章 8 节中可以看见一条兴旺之路——先默想、再落实、后蒙福 :这律法书不可离开你的口,总要昼夜思想,好使你谨守遵行这书上所写的一切话。如此,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顺利。当读到的经文使我们感到惊叹时,我们的心灵和人格就会发生改变,并且会预备我们去落实。将神的道落实是神赐福的前提 :“你的道路就可以亨通,凡事顺利。”所以,将神的话落实在我们的生命中,不仅是让他的恩典临到我们,更是我们长久的蒙恩之道。(p73)
5、《圣经》多次提醒我们要默想,就是深入思想神所说的真理,心里反复琢磨,直到明白其意义,再将其具体落实在生活中。将默想与背经结合在一起,对于原本较难的背经会有很大的帮助。当我们认真地默想时,不仅要去明白我们所背诵的,还要去品味和感受它,甚至在背诵的时候就想到要如何地去落实了。(p77)
6、真理的知识不能给我们带来生命,我们迫切需要的是福音。愿我们都“真知道神的恩惠”(参见西 1:6),因为福音能震动人心,叫死人复活,并供应人的生命,直到永远。福音是唤醒人心又激励人心的燃料。要将你的生命建造在福音的根基上,围绕福音来生活,让福音来支配你的一切。你要活在福音里,福音也要在你里面。(p85-86)
7、真正的基督徒一生学习的核心,不仅仅是在浩瀚如烟的世界、人类、历史信息中更深地挖掘,更是要深入地认识基督那无限的爱,认识这无限长阔高深的爱是如何临到我们的,并在基督的大光中看到所有的一切。基督徒终身学习的核心在于 :在基督里通过福音之道和道的载体(《圣经》)来认识神,以耶稣为至宝。这包括听道、读经、研经、默想和背经。(p91)
8、新约中叫人祷告的话语无处不在,向神祷告不是机械的行为和生硬的纪律,而是与神亲密的关系。祷告的背后不是某个刚硬的意志,而是一位极为细心周到的圣父,他渴望“把好东西给求他的人”(参见太 7:11)。他不仅是一位父亲,他不仅告诉我们他有丰盛的恩典,并且“你们没有祈求以先,你们所需用的,你们的父早已知道了”(太 6:8)。但神愿意你来求问,他愿意听你,与你相交。他是实实在在地与我们交往,而不是虚假的关系。我们在祷告之前,他早就在等候着我们了。(p103)
9、个人祷告不仅能检验我们的信仰是否真实,还能持续地对我们自身的不足和对神的亏欠进行弥补。约翰·派博说 :“祷告不仅能察验我们的心,显明我们是否真正渴慕神,而且在挽回我们不渴慕的心这件事上,祷告也是不可或缺的。” 个人祷告能显出我们真实的灵命景况,能大大医治我们的破碎、贫乏和悖逆之处。(p107)
10、禁食显出食物对我们的掌控程度——或是电视、计算机,或是任何一种我们一再顺从的东西,它们掩盖了我们缺乏对神渴慕的实质。禁食能使我们祷告更为迫切,让我们的整个身体都随从内心的祷告 :我渴望单单以神为满足!(p131)
11、你的肠子如同烧着,肚子里仿佛有翻滚的火焰,吼叫着让你喂它食物。但只有当我们自愿忍受饥肠辘辘的痛苦时,才会发现肚腹几乎成了我们的神(参见腓 3:19)越来越饿的痛苦折磨着我们,这正是禁食的力量,提醒我们把对食物的渴望转向神,使我们对耶稣的渴望更强烈。派博说,禁食如同用身体宣告出最后一句话 :“神啊,我何等渴想你!”(p131)
12、写日记不仅让我们省察自己,还有一个重要的好处,就是能让我们脱离自己,在自身以外去关注更重大的事情,尤其是那位行大事的耶稣。你心里的悲伤、愤怒或忧愁,都可以记在日记里。你要诚实和真诚,求神的恩典带领你越过当下的处境,无论处境多么艰难,在他里面都是有盼望的。《诗篇》中常见的模式是 :以愁苦开篇,以盼望结束。写日记是一个再次对自己传福音的机会,无论你当时状态怎样,都可以开始写,不是简单地告诉自己真理的概念是什么,而是要不断地仔细思想真理并将它写下来。(p141)
13、我们在独自静默时会听见自己内心的声音,灵魂深处的声音很容易被外在的人群和嘈杂所淹没。而在静默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听到神的声音。操练静默不只是为了听到神的声音 , 更是为了让自己不分心,能更好地听他说话,对他的话语有更清晰的认识。(p149)
14、独处也可以与同伴一起——和同伴一起禁食——好使我们以更好的状态回到人群中。静默是远离噪音,不讲话,好提高我们听和说的能力。但神并不是让我们一直禁戒食物、交往和谈话。《圣经》里从来没有让我们禁止听神的话语和向他祷告。事实上,在静默和独处中,人会更多地亲近神的话和向他祷告。(p150)
15、团契关系可能是属灵操练中经常被遗忘的中间环节,但在你灵魂的黑夜里却能拯救你的生命。当你穿过死阴的幽谷 , 牧人以他的杖安慰你,你会发现他的百姓已经成为他的拯救之杖。当你对神的话语(他的道)不再渴慕,也失去了对神说话(祷告)的属灵力量,神就差遣他身体上的肢体将你挽回。不是让迷失真道的人自己努力回到羊圈中,而是让弟兄们来帮助这个迷失的人(参见雅 5:19–20)。对这个迷失的人来说,这就是神宝贵的施恩途径——团契相交、彼此扶持。(p158)
16、我们在集体敬拜中,经常会有一种属灵上的昏暗。经过了一周的劳苦生活,在这个堕落的世界里,现实生活的艰难时常使我们迷失,使我们忘记了终极的真理和真正重要的事情。我们需要洁净自己的心,更新自己的灵,激发自己迟钝的心。(p171-p172)
17、有些时候——愿神加添这样的时候——我们诵读经文,同心祷告、同声高唱,迫切传讲真理时,圣灵就动工,我们的需要就会得到满足。集体敬拜不仅给我们生活的力量,同时也是在治愈我们、改变我们。当我们进入到集体敬拜中,神的爱不仅改变我们的思想,也改变我们的心。(p174)
18、讲道本身就是福音的行动。当传道人站在《圣经》前,尽最大的努力向神的百姓传讲耶稣的时候,我们的主就向我们显现,这不是我们努力与传道人互动的结果。相反,我们其实是在软弱和绝望的处境中。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帮助我们度过难关,而是在完全无助中等候救主。(p178)
19、当我们受洗成为信徒时,洗礼不仅是对我们的祝福,也是我们一个难忘的时刻。它也让观礼者体验到福音,凭信心见证他人的洗礼,也是信徒生命的蒙恩之道。在见证他人的洗礼中,我们自己的生命得以更新,并确认自己在基督里的身份正如洗礼所表明的那样丰盛(参见罗 6:3–4 ;加 3:27 ;西 2:12)。(p188)
20、圣餐和洗礼一样,是神设立的一个将福音可见化的方式,基督徒通过尝、看、闻、触摸,在灵里体验到耶稣为罪人流血牺牲、身体被钉十字架。圣餐使我们记念新约,教会不断地以此仪式使信徒们在福音中相交,并持守福音。圣餐能帮助我们“持守所传给你们的”(参见林前 15:2),“在所信的道上恒心,根基稳固,坚定不移,不至被引动失去福音的盼望”(参见西1:23)。p193
21、一般来说,如果没有他人指出我们生命中的问题,那我们就会走向愚蠢和死亡,自己却还会乐在其中。但责备是爱的表现,责备他人表明这个人愿意承担尴尬的风险,因为可能你的好心劝告会被对方毫不留情地驳回。如果我们的配偶、朋友或家人如此爱我们,愿意责备我们,我们当深深地感恩。(p199)
22、在校园拓展时,我多次听到一句令我难忘的话,“计划远大,小处着手,重点投入”。计划远大 :神要在全地万民中得荣耀。小处着手 :像主耶稣那样专注于少数人。重点投入 :在少数人身上重点投入,装备他们,预备他们去侍奉别人。(p212)
23、门徒训练与大使命一样重要,却又像日常生活那么琐碎和看似微不足道。基督徒生活不仅将渺小的我们与神在全地的旨意联系了起来,也将大使命分解成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小事。门徒训练就是大使命明确表达的主要且唯一的方式——我们在各处琐碎的生活关乎着神在全地的大计划。(p212)
24、该标准不仅是肉身生存的需要,还包括人类“合宜的”或适当的生活所必需的条件。关键的要点不是说非得家徒四壁、节衣缩食,粗茶淡饭,而是说一个完整的人生是不被物质所奴役的。我们的财产是为了满足我们的需要和人性,而不是让我们的生活围绕着财产和物欲。(p220)
25、基督徒管理时间的关键原则是 : 让爱他人的心成为你操练和日程安排的原则。爱人的就完全了神的律法(参见罗 13:8、10)。将我们的时间归给神,就意味着对他人要有各样出于爱心的行动。善行之所以能荣耀神,不是为了要满足神的需要(神一无所缺,参见徒 17:25),而是因为服侍了他人。马丁·路德的话令人难忘,他说,不是神需要你的好行为,而是你的邻舍需要。(p228)
来源:本文选自David Mathis(大卫·马蒂斯)《蒙恩的习惯》 ,金洪臣译,由李弟兄阅读并摘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