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本:《基督教神学思想史》书摘15则
1、我们所相信的东西,会影响到我们的生活方式,若是对于教义一无所知,一个人不可能成为活力十足、充满动力与忠心侍奉的门徒。若是完全不认识神的本性与旨意,任何人都不可能忠心服事神。P004
2、在东正教的神学观念中,神的恩典使人回应,但后者必须自由而不是被迫,他们也把救恩视为终身渐进的更新变化过程,人类的意志与精力,自由地与神圣的恩典合作,期待这个人最终反应神的荣耀,并分享到神的永恒性质。P104
3、西普里安是最早明确主张“洗礼重生”教义的教父之一。P111
4、基督教合一与福音本身的最大威胁,并不在于异端、分裂的教派与大公教会的外面敌人,反而是来自教会内部的本身。P128。
5、西利尔对于基督论的独特贡献是本质合一的教义,至少是本质合一的基本轮廓。这个教义变成统一的大教会诠释与表达神在基督里道成肉身之奥秘的理论基础。P216
6、如果说喜爱教会正统教义的西方,对于问题只解决到卡尔西顿定义所解决的程度觉得满意,那么东方神学家的思辨精神就会促使他们不得不努力起来揭开这个奥秘。P236
7、奥古斯丁的礼仪观乃是建立在基督这位无罪大祭司的观念上,他是礼仪恩典的唯一施与者,因为只有他才有施与的能力,但是透过人类代理者来施行恩典。这个礼仪所施行的是基督的浸礼,他的神圣受到不称职牧师的败坏程度,并不会超过阳光穿透下水沟时所受到的影响。P267
8、希腊东方的神学模式,比较神秘与注重思辨,并且强调敬拜的权威、流行的敬虔表现,以及东方基督教累积下来的非正式与不成文的传统遗产。拉丁西方的神学方法,则比较崇尚法律与务实,并且强调成文法规与客观标准的权威。P309
9、第一次教会大分裂,是1054年,是东方与西方教会的大分裂;第二次是1387年至1417年,先有两位教宗,后来有三位教宗之间的中世纪教宗之争。第三次大分裂,就是欧洲罗马天主教与新教教会之分裂,从1520年罗马天主教会把路德逐出教会的事件开始。P382
10、我的良心听命于神之道,因为违背良心,既不安全也无益处,因此,我不会宣布放弃神的道。我别无选择,这就是我的立场,愿神拯救我。P390
11、在基要的事上,追求真理(或合一);在非基要的事上,予人自由;在所有的事上,要有爱心。P506
12、有一位现代历史学者,论到弗兰克说:“生命得到改变、教会得到更新、国家得到改革、把福音传遍天下,这些是他终身努力想要实现的伟大目标。P509
13、在教义上,福音派的神学和生活是保守的,意义就是努力保留和维持教父与改教家的古典基督教教义。P536
14、所有的解放神学都反对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普世性神学。每一受压迫的群体必须有反思圣经、反思当下情境的自由,并且自行决定什么才是解释,而活出福音信息的最佳方式。P622
15、基督教不只是一套哲学,需要以知性理解也不是无从形容的玄奥经历,没有任何辨识的内容。一个没有观念化的信仰经验没什么意义;神学正确的信仰若没有神的经历相呼应,就什么也没有。正统神学与正统信仰经验缺一不可。P629-630
来源:本文摘自罗杰.奥尔森《基督教神学思想史》,由朱弟兄阅读并抄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