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本:《希特勒和德国人》(埃里克·沃格林)
今年的冬天格外冷。很多人关心前面会如何,社会环境会更宽松还是更严格?为什么经历文革那么大的浩劫,我们似乎还是没有改变,还活在那样的恐惧的边缘?
德国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出现了很多深刻的反思,其中沃格林的这本《希特勒和德国人》是非常独特的一本。与通常认为德国人在战后的忏悔表现不同的是,沃格林清醒地看到战后德国去纳粹化的失败,以及由国家总揽战争罪责而个人没有罪咎感的现实,因此而提出的核心问题是:德国人首先是作为个体,在使得“国家社会主义”的专制及其罪行成为可能方面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正是在这种“面向真理”的自觉意识中,他针对希特勒与德国人的关系提出的核心问题是人的精神与灵魂问题,他由此而得出的观点是最有启发性的:“关键在于人要变成不同的人。”是的,不管你声称读过什么样的书、有过什么样的抱负,如果你的精神与灵魂依旧,无法变成“不同的人”,沃格林所说的“面向真理”的历史反思就无从谈起。
如何避免悲剧再度发生?很多人会说,我们忘记了过去,悲剧就会重复,因此我们要把握过去。沃格林说,关键是把握现在。什么是把握现在呢?沃格林带着超越性的视野,说,“把握现在应当理解为一种美德,这种美德把内在时间的现在置于神的临在的审判之下”。当下不只是从过去到未来的过渡阶段,当下是人活在上帝面前的存在意义上说的。“行为总是在神的临在这一定位之下,作为这个世界中的行为被审判的”。
来源:本文选自彭保罗牧师的每周荐书。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