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本:《基督教与世界观》书摘18则
1、巴文克坚信世界观的一个特征就是“一”。人会寻觅“—个原则”,一致地应用于生活,而且尝试 在概念上将万物结合为一个和谐的整体 。这种带有“一”特性的世界观,贯穿了巴文克一生的思想发展。p8
2、巴文克认为:因着世界乃上帝所造,基督教并非与世界分离,而是与世界的文化和思想的发展紧密相连。在巴文克的描述中,当代世界观的一个特征就是反对上帝,这位天地的创造者。而这种反对恰恰说明了这世界观于基督教的联系。p10
3、人们是何等喧嚣!观点、教会、政治和社会领域都有结党和分裂。个人主义最为突出……一个显著的行动就是,在此众现象的迷宫中得以发现一条路线,可以带领我们穿越这迷宫,并给这迷宫带来只秩序。此外,这一些如此迥异和彼此冲突的观点、倾向和奋斗目标确实基于同一原则和思想。表象上只有差异、冲突和无穷的混乱,而更深入的观察就会在此发现原则、目的和系统的联系、连贯和合一。鉴于真理只有一个,谎言也就尝试效法这种合一。没有众罪,只有一项罪;没有诸般错误,每个世代只有一个错误,一个异端;它点燃了诸般异端,在每个人的头脑和心灵里煽动众多错误的思想。这一个异端的不同观点和现象,无论表现得有多么不同,无非只是经过些许调整并进行众多应用。p21-22
4、唯独上帝是神圣神学的原则、内容和目标。神学首要持守的就是上帝的荣耀,无条件地接受他的圣言,唯独受祂灵的引导……时间要再次依托于永恒,自然要由超自然来支持,物质要依赖精神;万物都要依赖道。上帝就是这个存有(zijnde),耶和华就是祂的名字;祂是昔在、今在和将来要来的那一位。因此,上帝并非透过我们或在我们里面而成有,乃是我们透过上帝而成有和存有。p39
5、正当这个世界呼喊“远离基督”时,基督在祂的死中正好表明,只有祂才能给世界带来生命。基督教并不适合现代人类所形成的有关世界和人生的反常概念,而是与之截然相反。p76
6、假如世界不存在,它就不会被我们认知;可是若非它事先被上帝所思,它就不可能存在。我们认识事物,因为他们存有;可是他们之所以存有,皆因上帝已经认知他们。万物借着上帝的圣言而被造的交易所,是对一切认识和认知的解释,是客体与主体对应关系背后的前设。p89
7、所有的知识都涵盖在我们的意识与客观真理的对应性中,所于人认识真理与他本身在真理之中成正相关。要认识真理,他必须属于真理。p90-91
8、就算哲学真的可以提供对世界的彻底解释,以及一个完全存粹的上帝的概念,它对人来说还是不足够的。人心中的渴望并非主要针对一个存粹的上帝的概念,而是永活上帝本身。在上帝成为“他”的上帝和“他”的父之前,人不得安息。尽管哲学可能有如此光荣的任务和呼召,但我们自身在他的带领下无法找到上帝。我们只能借着宗教的途径就近祂,进入与祂的团契。p93-94
9、它(基督宗教)不是以激情的感受(gevoelsaandoeninggen)进展,而是遵循非常具体的表征,并且始终包含了一种种子形式的整个世界观。p94
10、上帝的权利和上帝的活力运行在世界上,万物籍此而为之所是和运作。神圣活力是受造物种一切力量和活力的来源;又因为此活力并非是盲目的,而是受神圣之辉所引导,所以自然世界中的力量与运作也展示了动向和路线。它们在外部不受强迫,而是内在地、在其自身的本质中与思想连结。p114
11、机器和工具中并无发展,而发展只有在有机的本质中,无论他们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因为尽管物质和精神在本质上有所不同,受造的属灵本质还是具有一种实质,因着它们也是出于潜能和实动性、类型与差异、实体与存有而组成。唯有上帝才是绝对存有,那“自有永有的”;可是所有受造物,包括属灵的与属魂的,都服在成有的律之下。它们必须成有,也可能成有,因为他们就是某种事物,有一个本性、一个形式;着本性和形式控制并引导它们朝向特定的方向。这本性就是如同是“神圣的声音”,在每个人的身体中回荡,是上帝在平凡事物中的力量。p115-116
12、从最高的角度来看,整个世界是一个有机的合一体,被一个思想支撑,由一个意志引领,指向一个目标:一个“器官”就是一台机器,同时一台机器也是一个器官;就是一个会成长的建筑物,又是一个被造的身体。世界是这位至尊艺术家和宇宙建筑大师的艺术品。p122
13、只有自然界与《圣经》让我们认识的自然界完全一样,它才被人承认,并得到应有的地位。启示不仅仅照亮了历史,并且以史实的方式进入历史,从而把历史提升到其特定观念的高度,提升到上帝的一项工作,提升到天国的创造。只有这样,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因为正如普通的人类史实超越自然,启示也超越了史实。P130
14、如果逻辑、伦理和审美规范配得绝对的有效性,如果真、善、 美是价值超过世上一切珍宝的物品,那么它们就不能将自己的起 源归功于人类,因为律是为人类而设的。以下选项只能二择其一: 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规范在历史中借着进化缓慢出现,但它们并不是绝对的,而且它们今天是真与善,明天却可能是假与恶; 或者说它们具有绝对的、不可改变的存有,可是它们不是历史的 阐述—一它们具有超然和形而上的特点; 由于它们不能悬在空中, 它们的实在就在上帝的智慧和意志中。P133
15、基督教世界观不仅在客观 上恢复了自然秩序与道德秩序之间的和谐,而且借此在主观上也使我们的思考与行为、头脑与内心达到了奇妙的合一。若相同的神圣智慧赋予事物以实在,赋予我们意识以内容,赋予我们的行动以准则,那么这三者之间必定相互和谐。神圣意识中的观念(ideae)、构成事物 本质的形式( formae)、赐给我们为生命准则的规范 (normae),就不能相互斗争,而必须尽可能地密切相关。逻辑学、物理学、伦理学都建立在同一个形而上的本源(principia )上。真、善、美与真实的存有同为一。P135
16、我们不明白神圣的因果关系如何借着特殊启示在受造界中运行。就理解 (begrijpen )而言,我们谦卑的程度永远不会过甚。人倾向于发现什么是(i )可理解事物的衡量标准,就是他认为(vindt)可理解事物的标准。P142
17、宗教预设了上帝的存在、启示和可知性。尤其是基督宗教,更是如此。基督教在旧约的预备和新约的成全中,使我们知道上帝之爱的特殊启示; 若无此启示,基督教就无从解释,也无法维持。P144
18、宗教不是一种可以用理性证明的教义:“越是接受宗教所 配得的,它所涵盖的奥秘就越多”。宗教也不是一个行为,仿佛径直赋予我们的义务可以升华我们的道德无能,并开辟一条救赎之路。宗教也不是一种浪漫的情调,一种审美的心境,一种装饰我们人性的手段,仿佛上帝是为了我们,而不是我们为了祂。宗教的意义不止于此。宗教与这一切都不同,也高于这一切的总和。宗教是要尽意、尽心、尽性、尽力服侍上帝,使自己成为上帝所喜悦的圣洁活祭;它是无条件地相信上帝是我们救恩的磐石,是 我们在永恒中的份。P149
来源:本文选自巴文克(英文名:Herman·Bavinck)《基督教与世界观》,英文书名《Christendom en Wereldbeschouwing》,由何弟兄阅读并摘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