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本:《圣洁之美》书摘11则
1、我们必须学会这样彼此相爱。遵守神诫命的人,当对弟兄行正确之事。遵守神诫命的人,愿意别人怎样待他,就当怎样对待弟兄,因为这是神的命令。遵守神诫命的,不会断绝怜悯的心,因为这符合主的命令。此外,遵守神诫命的人,应当向弟兄表明,为荣耀自己所认信的神,必须做对的事情是什么。所以,遵守诫命的人爱弟兄。诚然,遵守诫命就是爱弟兄了。P33
2、正是不义令人的灵魂稀里糊涂、醉的不省人事,让他们在所有超自然的属天之事上比禽兽好不了多少。禽兽只能出于天性在意肉欲和肚腹,人也因不义,只在意世俗的、感官的、魔鬼般的事。 P38
3、不义让他们当中的许多人远离基督,不再从宗教的角度告白自己相信祂。我见过有人曾虔诚地认信耶稣基督,后来却被不义打败,就弃绝了祂,不再认信祂的名,转头离祂而去。先知说:“以色列丢弃良善。”(何8:3) 为何?“他们用金银为自己制造偶像。”拜偶像的罪使他们的心远离神;他们对此不义之举的喜爱令他们转背离弃主。所以,他们随着人流奔向不义,对此神抱怨说,他们已将祂丢在背后。P39
4、人无法脱离犯罪的天性,不能除去罪的存在,所以也不能除灭罪的开动和萌芽,至少它们都始发于天生的感觉或理性的开动和萌芽。哪里有罪的天性和罪的存在,那里就有罪的开动,也就是保罗所说的情欲,因为它是不死的。所以,只要它还活着,不管其活的方式如何,它都将按照自己所特有的存活方式蠢蠢欲动。罪既然是一种最为活跃敏捷的事,那么它也会有相应的意向和情欲。所以保罗说,罪在哪里住着,它就在哪里诱惑人,将来也会诱惑人;尽管那里同时有神的圣灵,基督徒也在至为殷勤地抵挡它。P50.
5、圣徒也是如此。每一个认信基督之名的人,都要在思想上离开自己内住的罪。“我以内心顺服神的律。”(罗7:25)这是一件美事,只有拥有美妙之灵的人才能做。唉!要找到一个真的舍己,能把自己灵魂的情感从肉体的情欲上移开的人,真是难啊!(结11:19-21)多数认信者的心顺从可憎的情欲,跟随他们里面的可憎之物。但这样的人必从情欲收败坏,尽管他们称呼主名。对于那些只有肉体的人,或者只会欣赏属肉体之事的人,罪是甜美的。这样的人不可能舍己,舍掉那甜蜜的自我。随从肉体的恶人只在意肉体的事,所以在肉体中的人,虽然告白信仰,称呼主名,却不讨主喜悦。这样的人不随从圣灵,反倒把不义这绊脚石放在自己面前,阻挡自己离开不义。他们求问神,寻求祂,向祂祷告,却不能让自己免于跌到,免于在为他们所预备的岩石和废墟上被撕成碎片,这是他们恶行的报应。他们会吮吸毒液,毒蛇的舌头会屠戮他们,尽管他们已认信基督。P53
6、有些情景场合容易让人犯罪敌对主耶稣,离开不义的人会逃避这些情景。他不会给他人制造犯罪的情景,他宁可亏待自己,受到伤害,也不愿将他人带到行不义的场合。他既不制造这样的场合,自然也不会利用这样的场合。他不会在任何人的罪孽上有份,而是保持自己手洁心清。P56
7、还有,既然离开不义是需要时间的——一生的时间——那么它又回来一再纠缠,就不是什么稀罕事了。不义是个捣蛋鬼,它想要的就是毁灭你。所以,你必须首先明白,要向神大大呼求,求祂的同在和恩惠不断临到你,帮助你进行这项蒙福的工作;当你开始呼求主耶稣的名,开始离开不义时,你很可能就有力量来做这件事了,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P57
8、此外,离开不义是一种争战,因为不义会竭尽全力吊住你的肉体,不会轻易服输。因此,如果你发现这是一件烦人的工作,你想要摆脱的那事竟如此不情愿让你离去,请不要因此感到惊讶。P57
9、遗忘使事情变得徒然,让事情变得好像从未在我们身上发生过,让灵魂失去了能给它栖身之所、支撑、鼓励的重要途径。当蒙拣选的大卫垂头丧气时,他回想起黑门山曾是自己的支撑。所以,人若曾经历属神之事,就可以回想这些事;当这些事被收回时,思想这些事也能给灵魂带来某种作用。所以,你可以看到,背道者的复原往往始于回想之前的事。“应当回想你是从哪里坠落的,并要悔改,行起初所行的事。”P72
10、称呼主名的人要离开不义,是因为主耶稣基督的福音。我们若离开不义,那我们所认信的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福音,就不会遭到我们邻舍的毁谤。福音被称为圣洁,所以认信福音的人也该圣洁。(彼后1:15)如果他们不离开不义,那就绝对不可能是圣洁的。人不可能既效力福音的目的,同时又效力自己世俗、属血气的目的。凡称呼主名的人应该细心对待祂的福音,使之在世上有好名声,被人看重。如果他们不离开不义,那就绝对不可能这样做了。P88
11、有一种内饰中的不义,我称之为虚空。当人的内室是用作谈资,而非用来祷告;用来观赏,而非在里面向主屈膝;用来堆积金子,而非用来为自己人生中的罪哀恸时,如果内室可以说话,它会说,我主人很少在这儿向天上的神屈膝,很少在此为了自己内心的不义而谦卑,也很少为人生中得到的慈爱怜悯而感谢神。 P122
来源:本文选自约翰班扬(John Bunyun)《圣洁之美》,英文名《A Holy Life The Beauty of Christianity》,由晓燕阅读并摘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