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本:《改革宗伦理学》书摘20则
1、巴文克更喜欢“伦理”一词,而不是“道德”。伦理学的任务是描述属灵生命在重生之人性内的产生、发展和表现。换句话说,“伦理是对发挥效用的耶稣基督之恩典的科学性描述”,即祂神圣生命的内容以一个人的生命形式在运行。“p27
2、在巴文克看来,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是爱上帝,这种爱是由圣灵做成的。因此,重生是属灵生命的源头,信心是属灵生命的基本活动。P33
3、对巴文克而言,效法基督包括“承认基督是中保”。基督必须在我们里面成形,同时我们生命的外在方面必须与基督的生命一致。效法基督会在公义、圣洁、爱心、忍耐等美德上表现出来。P34
4、 伦理学必须有一个基础,一个最高的基础。一个综合而又全面调控的原则;此原则始终支配所有行为……相较于按照习惯的方式是人为的事物,道德以更深刻的方式予以思考,它由人的本质进行规范。因此,道德有两个关键的维度,首先,它涉及的是人的个性的自由行为,而不是必要的火任意的行为。第二,道德的规范是人或人性之所是。P70
5、伦理学描述了上帝的国度在人性中的具体化;基督身体的起源、成长和完成。换言之,从开始到结束,在上帝为我们和在我们里面的行动的基础上,重生的群体是如何孕育而成的。伦理学是关于我们内在和外在成圣的真理,向上帝而活的艺术,是丰盛的、虔诚的生与死的艺术。P72-73
6、道德(圣洁,上帝的形象)是一体的,是一件无缝的衣裳,不可能通过零碎的方式触及或获取。拥有道德美德的人,就完全拥有它。凡是部分缺少它的人,就是完全缺少它。P91
7、我们现在所经历的挣扎,只因我们的堕落。这是一场与罪之间的挣扎,也是在罪中并紧随罪的挣扎。正如我们所见,善是得胜、安息、救恩、平安、爱,不是“风暴和压力”,而是平静。善是永恒、独立、自由,无需他物,存在于自身之中,也通过并借着自身而存,因为上帝本就是善,任何善都不能离祂而存。P93
8、作为人,我们是上帝的形象,拥有上帝有关的先天观念。我们从未、也无处可独立于上帝,而是始终依赖这至高力量……就人类而言,这种联系是一种关系,是一种职位或职分。动物在上帝面前处于一种被束缚的状态中,人在上帝面前处于一种依靠的状态中。这种特殊的人与上帝之间的关系,我们称之为“宗教”。P103
9、罪通过意识而进入,作用于想象,引起渴望,达到唤起的理型,最后在想象力的影响下通过感官感知到它,然后抓住它。因此,在行为完成之前,一个完整的过程在人里面瞬间发生。整个人在灵、魂、体、意识、感觉和意志上都受到了它的影响。P133
10、罪的原则是自我荣耀,自我神化;更广泛地说,罪是自爱或者自我中心。一个人想成为一个“我”,要么没上帝,要么与上帝并立,要么取代上帝。转离上帝的同时也是转向自我。P156
11、善行必须源自一个真实的信心,必须遵守上帝的律法,必须只为上帝的荣耀而行,而不应基于我们自己的观念或人的传统。P206
12、当我们以启示为上帝向祂所造之物揭示旨意时,我们把道德律的权威立在上帝的基础上。与上帝的旨意相同的善约束我们,并将责任强加于我们。同样,我们拥有我们所渴望的美德,并行善事。道德律以无条件的和全备的权威,在我们良知里对我们说话,并向我们展示上帝要他的百姓成为怎样的人,要他们如何行事。十诫是律法的总纲,旧约其余内容和新约是对它的解释和注释……伦理学的目的和职责是描述重生之人如何在现实世俗生命中,彰显他们永恒的属天生命。P265
13、从上帝国度的角度来看,自然道德在上帝眼中绝无价值。它并没有使我们更接近天国。更加表述是,它也许能带我们更接近天国,但永远不能带我们进入天国。极致发展的道德生活和属灵生命的最小种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为了获得属灵的生命,正是道德生命必须完全被降服、治死并与基督同钉十字架。在此情况下,美德只不过是灿烂的罪恶。P282-283
14、真理如何成为获取生命的渠道?真理与生命如此不同,但它们与上帝与耶稣基督里为一。然而,这话语不会自行创造生命。道好似锤子,但是圣灵须挥锤才能敲开心门。道是利剑,但圣灵必须仗剑才能刺穿。P313.
15、效法基督作为属灵生命的样式,并不在于对耶稣在世生活亦步亦趋的重复,也不是将祂视为榜样性的神秘者,亦非被祂的“灵”激活。确切而言,效法基督包括承认祂是中报和救赎主,透过圣灵与祂联合,进入舍己和背十字架的生命,并按照基督的样式塑造我们的生活。因此,我们在知识、公义与圣洁里,再次复原成为上帝形象的拥有者。这一生命完全由上帝的律法塑造,在律法中我们拥有道德的自由。P370
16、保罗尽可能清楚地教导,我们可以意识到我们的信心,这种意识是绝对可靠的,因为它是由圣灵在我们里面做成的,而且这种确据不仅与我们现在的状态有关,也与我们将来的永恒状态有关。印署是上帝的行为,借此祂在我们所领受的圣灵中,对我们的意识说,我们是上帝的儿女。我们得以认识将来荣耀的保障、凭据和初熟的果子,从而确信自己必得救。P444
17、只有主耶稣是完全健康的,因为在祂里面全然和谐。祂的所知和所行是合一的;不论是思想、理性,还是意志,都没有占据主导地位。祂并非缺乏理性的能力,而是知道该如何恰当地运用理性,从而就没有屈从于智性主义。祂既不是一个狂热者,也不是一个循道主义者。’祂不能被归属于任何类别的人,而所有人都能在祂身上找到他们各自最重视的那一面。P469
18、在重生之人中,一场战争一直要持续到最后;它是一场对抗肉体、旧人和我们内在罪的灵的战争—属灵的生命原则、人内在的种子、心思、意志、里面的人、新人。在重生之人中,这两股力量并没有在空间上分离,仿佛它们其中一部分是重生的,另一部分是未重生的(例如:意志说是,心思说否)。相反,肉体和灵魂是在一起的,两者都在每个灵魂官能中,渗透和覆盖整个人……在保罗看来,“肉体”指里面的人是有罪的,而且可以肯定的是,里面的人只要顺从圣灵,而行,就可以被公开显明出来。然而,“里面的人”可能被说成是更加内在的。它不如我们的肉体那么清楚可见,因为我们的生命与基督一同隐藏,不被这世界所见。P493
19、祷告可以说是根植于上帝自己的本质,因为耶稣不仅作为一个人,而且作为一位中保祷告,并教导祂的门徒祷告(太六章)。祷告对我们是恰当的,因着上帝是上帝,因着上帝的一切属性:信实、恩典、全能、良善等。此外,我们在一切事上都依靠祂”,没有什么源自我们自己,我们要从上帝那里领受一切。因此,祷告深植于人性,是人类本所必需,存在于万民和所有人当中,甚至那些诅咒之人。P521
20、属灵生活首先在死亡中臻至完满,然后再进入永恒的生命。我们需要为死亡做好准备,让自己熟悉它,并数算自己的日子(诗三十九5;九十篇)。基督用祂的死败坏了死亡和撒旦的权势,“并要释放那些一生因惧怕死亡而奴的人”(来二14-15)。一个听了基督的话并相信祂的基督徒 “就有永生,不至于定罪,是已经出死入生了”(约五 24)。我们必须轻看此生,默想永生,尽管我们不能否认生命是一种恩赐和祝福。‘对忠信之人,“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传七1)。默想死亡能帮助我们谦卑自己(创十八章),搁置对长寿的幻想(赛二十八 15;路十二13-21),除掉死亡的能力和对它的恐惧等。我们“天天冒死”(林前十五31);“十字架之后,死亡就微不足道了”。P547
来源:本文选自巴文克(Herman·Bavinck)《改革宗伦理学(卷一)——被造、堕落和归信的人性》,英文书名《Reformed Ethics,Volume 1;Created,Fallen,and converted Humanity》, 由何弟兄阅读并摘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