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本:《找到你的事奉哲学》书摘27则
1、属灵领袖领导能力发展的逻辑是这样的:上帝所预备的考验过程(Process item)在属灵领袖人生特定的时间(Time)发生时,领袖的回应(Response)会直接影响其领导能力的发展(Leadership development)。P63
2、领袖透过灵命形成过程,发展出灵性和敬虔的品格。即使领袖不太明白自己正在经历灵命的造就过程,上帝却隐然拓展了领袖的灵命和敬虔的品格。P65
3、事工性的事奉哲学形成的过程可以增进领袖的领导能力,并且提高事奉效率。领袖透过事奉的过程,扩充自己的恩赐和事奉技巧,也明白到有效发挥影响力的方法。P69
4、孙大信的事奉哲学是「与其慢慢燃烧自己,却救不到一人的灵魂,倒不如迅速燃烧,以拯救许多人的灵魂。」P72
5、孙大信和宋尚节都在年轻的时候,结束了他们的生命和事奉,但是因着他们的事奉哲学,而使他们热情地服事,享受和艰难而受苦的生活。P75
6、其实钱财与教会的成长毫无关系,教会越宣教就越复兴,乃是不争的事实。P80
7、聘请一位不合适的领袖,不如暂时没有领袖;为了目前需要而选出不合适的领袖,可能比没有领袖产生更多的问题。P80
8、甘陵敦教授把属灵的领袖定义为:「带着神所赐的能力与义务,为了达成神给自己所属团队的目的,发挥影响力的人。」P85
9、成功不是赚很多钱或拥有许多名誉的,而是把上帝给我的使命找出来,并去完成它。P98
10、美国教会在社会上渐渐失去影响力,信徒减少的理由是因属灵领袖们缺乏领导能力。P99
11、大部分的牧师是被训练、并且被培养运用「教导」恩赐来服事,却没有被训练在事奉中发挥「领导」的能力,这一点导致他们缺乏领导力。P99
12、倘若领袖缺乏领导恩赐去服事教会的话,其结果是带来其他恩赐的衰退。P100
13、领袖要提出异象,将使命浓缩为简单的一句话,建立策略,检讨价值,评估结果,并且召集分散的人,使他们为神国的扩张合而为一。P102
14、「大部分的信徒有好的开始,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的心意逐渐改变,对上帝的呼召心不甘情不愿,或半途而废,能坚持到最后一刻,讨上帝喜悦的信徒不多。在服事的道路上,终了是胜过起初的。」王明道牧师守住自己的事奉哲学,终究有了善终。P114
15、清楚的事奉哲学能帮助领袖聚焦而不会因为暂时没有看到果效而想放弃或做别的事。P119
16、回顾中国宣教历史,富能仁宣教士是结出最多果子的宣教士之一,受到后世的纪念。富能仁「与神深入的交通必然结出好果子」的事奉哲学,将宝贵的教训留给我们了。P112
17、错误的事奉晢学可能有的征兆:常换同工、常改变策略或举办很多聚会、没有导师、无法提出清楚的异象和使命。P125
18、事奉有效并且结出果子的大部分领袖们,都维持了40位以上的导师。导师等于是领袖在面对问题的时候,帮助他解决问题的监护人。P126
19、事奉哲学是从上帝小小的引导开始,并且领袖透过顺从上帝引导、训练,并通过考验的时候,便能形成自己的事奉哲学。P145
20、被称为「信心宣教」的戴德生,其事奉哲学是:「要信靠上帝!如果照上帝的吩咐去做祂的工,绝对不会缺少供应。上帝一定会供应我们一切所需」。这个事奉哲学不但改变了英国的宣教历史,并且展开了现代宣教之窗。P146
21、我们可以透过阅读书籍,找到自己的事奉哲学。最好的方法是寻找与自己恩赐相似,或类似事奉的领袖之传记和著作来学习。在书籍中隐藏着许多事奉哲学,我们可以找到别的领袖所使用过优异的事奉哲学。P150
22、倘若我们看到事奉有果效的领袖,我们内心可能产生想要模仿他的诱惑,甚至有时候,我们会模仿那位领袖的事工。但是我建议你模仿那位领袖的事奉哲学,而不要模仿他的事工。因为模仿事奉哲学比模仿事工会带来更好的结果。P154
23、可能从世人的眼光而言是个成功的一生,但是从上帝的眼光来看却是失败。但在世上失败的人生,有可能在上帝面前,是得奖赏的生命。P169
24、所谓的使命感就是:「上帝为了使一个人完成祂所赐的使命,赐给那个人内心的一种确据,或者藉着不同的管道向他显示的感动。」P173
25、在儒家文化背景中事奉的领袖们,都带着拥有权柄的君王、教导真理的老师和父亲的形象,所以属灵的领袖必须平衡地扮演君王、老师和父亲这三种角色。P186
26、我认为理想的东方式领袖是:为扮演君王角色需要拥有「领导」恩赐,为扮演老师角色,需要拥有「教导」的恩赐,而为扮演父亲角色,需要拥有「与人际关系有关」的恩赐。P199
27、卓越的事奉哲学,是事奉成功结束不可或缺的条件,但是带着卓越的事奉哲学服事的领袖,并不代表他们一定会成功结束。即使他们拥有卓越的事奉哲学,倘若领袖的生命并不成熟,他是无法成功结束自己的事奉的。P220
来源:本文选自任耶利米(Jeremy Ren)《找到你的事奉哲学》,英文书名《Seek your philosophy of ministry》,由吕弟兄阅读并摘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