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本:《圣经文明导论:希伯来与基督教文化》书摘26则
1、宇宙之始的主调是,绝对的超越者内住造物界,由此上帝赐下被造的目的与生存的意义。P4
2、希伯来文化坚持独一真神的信念,在普遍的多神论背景中,这里的“独一”不是数学上的“一”,而是关涉到犹太教与后来的基督教神学给出的双复位义:神创造旨意的“独一性”与神救赎能力的“合一性”。P5
3、全能的创造主总是以尊荣恩慈护庇受造物,意即上帝的创造是出于圣爱,而不是满足其自私的欲望,创造出于上帝自身的丰盛,而不是自身的匮乏。P6
4、上帝的话语是人存有所不可或缺的维生素,是人性存有的基础,Adam 必须不断地回应上帝的话语,才能保有人性,使之永远存活下去。一旦Adam 从神人关系中退出,一旦怀疑或违抗上帝带有创造能力的话语,人性便活在死胡同中了。P13
5、希伯来的智慧不是要压制人性的超越,也不认为创造主是无能的或霸道的,要人成为奴隶或听话的小孩。这一智慧正视到完美的人性包含有限和依赖性,并认为:(一)身体或智慧的有限不是恶的,而是对人性自由的祝福;(二)人类要在美善的宇宙中安享和谐、丰盛的生命,就必须信任依靠上帝的话语。P16
6、人类的初罪不是做错事的道德上的罪,而是在试探中不信上帝的话语的神学上的罪。P18
7、希伯来宗教的先知传统所看重的并非宗教礼仪,而是社会公义。然而,这一社会公义不是以人本思维来建立的,而是回到希伯来的信念:上帝的声音时常为人的需要说话。由此,社会公义植根于个人对上帝所关心的事物的信念,是以上帝为中心的,是上帝正义的彰显。P49
8、社会不公义本身已经是恶,但更糟糕的是,这种不公义通常隐藏在伪装的敬虔与灵性之下。在先知看来,宗教不是一种理念与哲学的宗教,而是对同胞的实际且具体的关心。P53
9、上帝的本质不是语言文字或叙事所能描述的,他是圣者(Holy Other)或超越者(the Transcendent One)。我们可以沉思上帝的属性,但对上帝全知或全能的本质却不能透知,由此说,上帝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和无所不在的上帝。P60
10、律法是上帝的声音,是上帝公义的慧眼,是社会的“上帝”,律法的权威在于上帝。P61
11、他们高举律法的字语,却曲解和忽略了律法的精髓。为了防止人们可能僭越律法,法利赛人就过分小心地扩充律法的要求,不断画蛇添足,把万一变成了一万,使宗教信仰变成为一种严谨的律法操练。P79
12、保罗强调,钉十字架带着希望,即十字架的暴力将终结所有暴力,而十字架神学是上帝自我献身的爱的有力象征。P90
13、由于现代西方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跃进,早期基督教宗教与文化中的“受苦上帝的悲情”已经不再时尚。在许多民主和资本主义的国家中,人们只追求平安福乐,遗失了“自由是为了服侍”的道德观。P96
14、上帝的爱不是理性的、抽象的爱,而是让自己的爱子亲身体验人生的坎坷,并甘愿死在十字架上,承受所有的苦难。P99
15、上帝为何不除掉苦难?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即使我们知道答案,也不能减少人类的苦痛。休谟的经验主义认为:理性根本没有资格判断上帝,因为苦难不是上帝所创造的,而是人使用自由意志亏损创造所带来的后果。P103
16、西方哲学不能给出一个完满的答案,而宗教信仰则能使人们在苦难中寻获生命的意义。虽然苦难的来源不明,但它所带来的磨炼可能使人性达臻于完美。苦难是生命的实体,是人格塑造的条件,唯有受苦才能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人。P104
17、圣经把恶理解为善的对立面,是善的剥夺和缺乏,但人性本身不是恶的,只是罪的力量控制了人的本性,导致人无力行使他们行善意志。P105
18、在成圣的工夫上,不能只关注道德的圣洁,而忽略了与上帝的关系的圣洁。甚至可以说,与上帝的关系的圣洁是犹太教与基督教信徒追求道德圣洁的动力,这一动力也是从圣灵而来的。P108
19、成圣的工夫,不是凭着人的努力,而是凭着圣灵的能力;不是凭着善行和正义,而是凭着与那圣善和公义者连合;不是凭着个人在公义上的成就,而是凭着在上帝的主权下生活。P109
20、保罗认为,成圣不是一个实质上的圣洁,而是首先从罪的权势下解脱,获得自由。P110
21、脱离称义而只谈成圣是非常危险的,因为成圣是称义的延伸。在成圣上的得胜是基督在十字架上所完成的功夫,因此成圣是已经在基督里得胜的。如果成圣的操练脱离了称义,成圣的功夫是建立在沙土上,一切都是徒然。P112
22、爱的诫命不是一部可以编纂起来的律法,而是对被爱的回应,被爱正是福音的核心信息。P123
23、基督徒对于历史的独特看法集中于一个中心事件:既是上帝又是人的耶稣基督。他定义了历史的终结(目标、意义和应验),澄清了历史的过去与未来,并成为历史的终结。P142
24、圣经中的千禧年神学并不只是对黄金时代的希望,或对过去的怀旧,或希望复兴一切,而是展望未来,展望一个新世代的理想境界。P160
25、宗教哲学科学与道(word)有什么关联呢?托伦斯发现,理性的根基就是上帝的道(Logos),道是“上帝创造的代言人,并且他用理性印记在创造的世界中。”P198
26、对托伦斯米说,宗教哲学是一门科学,但从事宗教哲学是为了信仰上帝,因为上帝首先创造了人类和世界。这就使得,宗教哲学服务于纵横两个向度:纵向上崇拜上帝、顺服基督;横向上服事教会人群,因为教会的蒙召就是为了服事全人类。P200
来源:本文选自杨克勤(K.K. Yeo)《圣经文明导论:希伯来与基督教文化》,英文书名《Biblical Civilization: Introduction to Early Judeo-Christian Cultures》,由吕弟兄阅读并摘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