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本:叶弟兄《教会纪律》书摘23则
1、当你在一种既无要求也无问责的福音上建立起一个教会时,教会纪律就毫无意义了。P6
2、教会纪律不是文化所能理解的说法,而说教会纪律是出于爱的行动也肯定不是任何一种文化所能理解的。P17
3、什么是教会纪律?按广义来说,教会纪律是门徒训练过程的一部分,我们在其中纠正罪并向门徒指出一条更好的道路。p 21
4、塑造性教会纪律通过教导来帮助塑造门徒,而纠正性教会纪律则通过纠正罪来帮助纠正门徒。P21
5、按照更具体和更正式的说法,教会纪律就是将一个人除名,使其不再是教会成员,不得领受主餐。但这并不是禁止人参加教会的公共聚会。这是教会的公开声明,它不再肯定某人的认信,也不再称他或她为基督徒。P21
6、教会纪律的目的:1)教会纪律的目的是为了揭露。2)教会纪律的目的是为了警告。3)教会纪律的目的是为了挽救。4)教会纪律的目的是为了保护。5)教会纪律的目的是为耶稣作好见证。
7、地方教会拥有天上的权柄来宣告谁是天国的子民,从而也在地上代表着耶稣的名。P37
7、我们应当记住,地方教会的权力只是宣告的权力。教会并不会使一个人成为天国的子民,但她确实有责任宣告谁属于基督的国度、谁不属于基督的国度。P37
8、教会不是一种绝对权柄,正如父母不是儿女的绝对权柄。但基督确实要求基督徒因着他们在他国度里的国民身份而顺服地方教会的督责。P38
9、那么什么是教会成员制呢?它是对在基督国度里国民身份的宣告;是一本护照;是在基督国度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的声明;更是对一个认信者是一个正式的、被授权的、有成员身份的、真正代表耶稣的人的宣告。P38
10、加入教会成为教会成员的标准,应当不高于或低于成为基督徒的标准。但有一个例外,基督徒是悔改并相信的人, 而这也是教会在确认教会成员时的标准。唯一额外的要求是受洗。教会成员必须受洗,这是新约圣经的一贯模式。P39
11、地方教会,这个带着耶稣权柄的机构,藉着洗礼和主餐,确保一个基督徒的认信是可信的。每当这种可信性受到质疑时,教会纪律就会发挥作用。它由一个简单的问题所驱动:教会是否仍然相信一位犯错的教会成员真是基督徒,以致愿意继续如此公开地 宣告呢?P42
12、每当一个基督徒的认信和生活之间出现了一个缺口,使这个所谓耶稣的代表不能代表耶稣时,就需要实施教会纪律了。P44
13、实际上,我们应当把罪放在天平上去衡量,天平的一边是罪,另一边则是悔改的证明——并且不仅仅是为具体的罪悔改,更是在一个人的生命当中整体性的悔改姿态。P48
14、当一项罪是如此刻意、令人厌恶,并且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双面性,以致教会无法相信其悔改的宣告为真,而至少需要一段时间之后,才能重新信任此人时,教会就应将其除名,决定在此之后再来验证此人是否悔改。P62
15、公开彼此问责应当是已经发生在教会成员私人生活中的彼此问责的外在延伸。P65
16、“让实施教会纪律的过程所涉及的人越少越好”这一原则的背后有着两个同等重要的优先性考虑:一是渴望看到罪人的悔改,二是渴望保护耶稣的圣名。P67
17、一个人被除名后,恢复关系就是指教会宣告饶恕这个人,并且重新确认他在神国度中的国民身份。P79
18、恢复关系发生在当教会愿意再次站在万民面前为某个人的认信作担保的时候。P82
19、在评估悔改的证据时,智慧需要在谨慎和怜悯之间取得平衡。P83
20、这就相当于一个被捕的罪犯企图通过放弃他的公民身份,来避免受到起诉和判罪。P119
21、牧师也应当教导教会成员实施教会纪律的目的。教会绝不可为了报复而实施教会纪律,总要因着福音之爱的缘故。P137
22、在实施教会纪律之前,让会众知道自己应当遵行怎样的标准,这是一种善意的行为。信仰告白让他们知道,教会希望他们相信什么;教会盟约让他们知道,教会希望他们如何生活;而教会章程则让他们知道,教会成员制和教会纪律如何发挥功用。P139
23、除了在教会章程或规章制度中明确规定教会纪律程序之外,教会还应当在教会成员课上明确地教导教会纪律程序。P141
来源:选自约拿单•李曼《教会纪律》,由叶道义弟兄摘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