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本:《教学七律》书摘15则
本书的作者约翰·弥尔顿·格里高利·是19世纪教育界的领袖人物之一。
1、孩子的幼稚和无知——可以作为教育科学的基础。因为孩子还懵懂无知,所以向他们传授人类经验也是教育的使命。
2、教学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要刺激学生热爱学习,让他形成独立学习的习惯和理念。能力的培养和经验的传授,这两者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教师的工作。
3、关于教育的科学七个要素的规律(1)教师:教师必须精通所需教授的课程、事实或技艺。(2)学生:学生指的是对课程抱有兴趣并集中注意力的人。(3)共同的语言或交流媒介(4)有待学习的课程,必须能够通过学生已知的事实来解释,必须由已知来诠释未知。(5)教师的行为:教学指的是,激发和利用学生的智慧去领悟他们想要领悟的思想或者掌握他们希望掌握的技艺。(6)学生的行为:指的是,把对新的概念和事实的思考变为自己的理解,或者让一门新的技艺或技巧成为习惯。(7)复习行为,即整理、应用、完善、巩固已完成的工作。这七个要素中,每一个的本质特征都有别于其他要素,每一个都是独特的自然个体或事件。
4、教师如果对自己所要讲授的学科一知半解,就会表现冷淡、死气沉沉;而热情洋溢的教师会无意识间就用自己的兴趣激励学生。有时候令人遗憾的是,一些知识很重要,却无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这种情况对教学的成功有着致命的影响,尤其当你面对年幼的学生时。有能力激励学生的教师,哪怕知识有限,也强过学识堪比阿加西斯却没有这种能力的教师。
5、记住,在少数领域登峰造极,强过对诸多事物一知半解。在教学前拿出一定的时间对每一堂课进行学习。要坚持提前学习待教授的课程,并搜集新的兴趣点和例证。不要拒绝与你课程主题有关的优秀书籍对你的帮助。去买,去借,如果有必要,去恳求别人。
6、然而,如果教师把学生对意志力的需求,解读为教学的技艺只包括设定任务和催促学生去完成这些任务,这是很荒唐的。因为我们都明白,在催促与敬畏的刺激之下所产生的努力,很难令人产生那种持久不变的兴趣。如果我们想成功地教育孩子,就必须拓宽并加深他们和我们之间的沟通渠道。用那些会对学生生活有影响的原理来启发他们,同时,为他们提供研究和进一步学习的方法!
7、学习必须按照有梯度的步骤来进行。这些步骤必须把事实或概念一个个关联起来,由简单而具体的事物自然地过渡到普遍而抽象的事物,由前提引出结论,由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得出规律。对任何一个知识点的不完全理解都会导致对整个过程的迷茫。与之相似的一个重大错误是,有的教师希望只通过举止上的强调,和那些精挑细选的自己很熟悉的措辞,来把他的想法传递给学生去理解,而不借助于学生此前在这门功课中学过的知识。老师很少能做到把学生置于探索者的立场。孩子应该学会使用他们已经熟练掌握的知识来探索新问题.
8、真正的教学,并不是给予知识,而是激励学生去获取知识。圣奥古斯丁说:“如果根据能力程度来教育孩子,孩子们会不断地成长和提高;如果迫使他们接受能力范围之外的教育,他们反而会退步。一名学生,如果只接受教育而不进行任何的自主学习,就好比一个人被他人喂养,却不进行任何运动;他既会失去食欲,又会失去力量。
9、可以唤醒思维的主要兴趣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对知识本身的热爱,这也正是知识的文化价值;另一个是对知识的需求,因为知识可以被用作解决问题或获取其他知识的工具。
10、教师的使命就是立于学生的思维之门,担任科学的使者和通向自然的向导,让学生的思维振作起来,投入学习当中,将有待观察、有待学习的事物呈现在他们面前,并把他们引导到正确的路径。教师要利用共鸣、例证和各种能产生影响的手段,例如能感觉到的物体和能理解的事实,刺激学生们的头脑,激活他们的思维。
11、警觉并科学的思维是永远不会停止提出问题和寻求答案的。只有当孩子的质疑精神已经完全觉醒,提出问题的习惯已经基本形成时,教学过程才可能具体化为课堂计划。
12、我们的许多教学过程之所以肤浅、不实用,就是因为教师讲课匆忙、学生无暇思考。我们努力学习课程内容知识是为了赶紧把它们背下来,而不是彻底掌握。
13、首次发现真理和从别人那里学习真理,这两者我们必须区分开来。发现是通过原始的调查研究的过程完成的,这个过程是缓慢的、试探性的、劳神费力的。学习则是一个理解的过程,这个过程轻松而快速。学会如何对知识加以利用和应用,这是一个更高、更有成效的层次。
14、复习的主要目的:(1)完善知识;(2)巩固知识;(3)使知识随时可用。一次真正的复习,总是能够使复习者的学识有一些增长。对圣经的学习尤其如此,最近的一次学习往往是最丰富和最有趣的。随着时光的流逝,人的观点也会改变。每次复习,我们都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圣经中对我们影响最大的正是那些被熟练运用的章节,一旦需要,它们就能在脑海中浮现出来。
15、教育七律的全部讨论:第一,真正的教师,他们已经把希望与学生沟通的知识装在脑中;第二,注意力集中、兴趣被唤起的学生,他们渴望学习;第三,两者之间真正的交流媒介,即一种清晰、简单、容易为双方所理解的语言;第四,真正的课程,即有待交流的知识和经验。这四者相当于戏剧中的演员和道具,而这场戏剧的情节包括:第五,真正的教学过程,即教师激发和指导学生自主行为的过程;第六,真正的学习过程,学生逐步以自己的思维方式再现课程的过程——从开始只有一个简单的轮廓,到最后形成全面、完整的概念;第七,对学过的课题进行真正的复习、测验、校正、完善、关联、确认和应用。
作者:约翰·格里高利 翻译:陶秋月 摘录:石弟兄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