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本:《魔鬼家书》书摘14则
1. 那时候,你唯一要做的就是防止他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以我现在这副样子,尚且能够认为自己多少还算是个基督徒,为什么坐在前排之人的各样缺点就会证明他们的宗教只是伪善和例行公事呢?”p14
2. 让病人止于内在生活。他认为皈依信仰是内心的事,因此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心思意念上。引导他关注最艰深、最属灵的职责,从而使他对那些最起码的义务视而不见……让他哪怕做上1小时的自我反省,也无法发现那些与他同住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的毛病。一定要确保这些祷告都很“属灵”,无比让他关心他母亲的灵魂状况,却从不注意母亲身患风湿……注意力总是放在母亲那些他视为有罪的行为……对她灵魂了解非常粗浅,因此使他在为一个只存在于想象中的人祷告(就是,哪怕在代祷,都是夸大和记念别人的恶)。p16
3. 一旦你让他把世界当成终极目标,把信仰看成是达到目标的手段,那个人几乎就归你了,至于他追求的是哪种世俗目标,倒没有太大差别。只要对他而言,集会、宣传小册子……比祷告、圣礼以及仁爱之心更加重要,他就是我们的人。p36
4. 他让这些被造物用自己的腿站立——单单凭着意志去履行那些已经没有丝毫吸引力的义务。恰恰是在这样的低潮期,它开始成长为那种祂想要它成为的被造物,这里成长比在高潮期要多得多。因此,在干枯状态下所做的祷告,是最讨祂欢心的。……当一个人仰望茫茫宇宙,似乎祂所有痕迹都消失殆尽,于是问自己为何被离弃,却仍旧遵行祂的命令,那时,我们的事业就陷入最大危机。p40
5. 你从多大程度上把这个人和仇敌分开,才是唯一要紧的事。如果打牌能得到一个人的灵魂,那打牌就不比谋杀差到哪里去。通往地狱的那条最安全的路其实并不陡峭——它坡度缓和,地面平坦,没有急转弯,没有里程碑,也没有路标。p56
6. 最不应该让他接触的就是真正的快乐,你竟糊涂到连这一点都不知道吗?难道你不知道书和散步给他带来的喜悦,是最危险的一种快乐?我们应该一直鼓励他们作仇敌痛恨之事,每个人的最深喜好和冲动是仇敌当初给这个人的原材料,是起点。哪怕在哪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也要用世界、习俗或时尚标准来取代这个人真正的好恶。你应该千方百计让病人离开他真正喜欢的人,真正喜欢吃的东西,让他去结交“最优秀”的人,吃“正确”的食物,读“重要”的书。p61
7. 要让他以为谦卑不是忘记自我,而是对自己才能和性格的某种评价(一种较低的评价)。仇敌希望他能从一切利己的偏见中出来,坦然为自己的才华感到欣喜,这欣喜与他满怀感恩欣赏日出、大象或瀑布没两样。祂希望每个人最终明白,所有受造物(包括他自己)都是荣耀而优秀的。祂尽力使人不把自身的身价放在心上。祂宁愿一个人把自己看成伟大的建筑师后,就把这念头抛在脑后,也不愿他花大量时间,忍受极大痛苦,竭力把自己想成是蹩脚的建筑师。p64
8. 连病人的罪,仇敌都不希望他想太多;一个人在悔罪之后,越早把注意力转向外部世界,仇敌就越高兴。p65
9. 就让他们去讨论“爱情”是“对”还是“错”好了,或者让他们去评判爱国、独身运动、祭坛点蜡烛的是非对错。你难道不知道这些都是根本没有答案的?要紧的是在特定环境下,在某特定时刻,一种精神状态会促使一个特定病人靠近仇敌呢,还是离我们更近一些?除掉这些,那些是非对错都是无所谓的。p88
10. 祂骨子里是个享乐主义者,无论是禁食还是彻夜祷告,无论是火刑柱还是十字架,所有这一切只不过是幌子,或者只像海滩上那些泡沫一样。在海深处,在祂那汪洋的远处,有快乐,而且快乐更多。祂对这一点不隐晦;在祂右手边有“永远的福乐”。祂把祂的世界塞满快乐。……不让我们知道这无私之爱的幕后真相。这地方(病人女朋友的家)恶心至极,活像某人类作家对天堂的描述,“那些地方除了生命之外,别无他物,因此,在那里惟有音乐和静默。”p100
11. 他们必须经过变化。既然他们需要变化,仇敌(骨子里是个享乐主义者)就使变化能愉悦人心,就像他使吃饭成为一件乐事一样。但祂不希望他们为了变化而变化,所以,祂就使它们渴望永恒,以此平衡他们对变化的喜爱。祂挖空心思在自己所创造的世界里把变化和永恒结合起来,造出一种我们称为“节律”的东西,以此满足这两种喜好。p115
12. 你应该鼓励他单纯用意志力来将之驱散,并继续常规祷告;任何使病人更亲近仇敌的事物,都是对我们有害的,罪也概莫能外。p124
13. 所有这一切让他在世间渐渐有了一种归属感,这正是我们想要的。你会注意到,和年轻人相比,中老年人更为贪生怕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常常为我们的病人祈求长寿;我们要斩断他们灵魂与天堂之间的纽带,并使之与世俗牢牢相连。对一个如此艰巨的任务,70年实在不算长。
14. 自婴幼儿时代起,他孤单一人时,就隐隐约约觉得周围有朋友存在,这种感觉一直萦绕心怀。现在,他终于明白是怎么回事了。那心灵最深处的音乐,散落在每一个纯真体验中,似曾相识,却一直无法忆起,而今终于寻回。他不仅看到了它们,也看到了祂。对你来说,这是一团眼花缭乱、炙热窒闷的火焰,现在对他来说,却是清凉宜人的亮光,本身通透明净,披戴着人的外形。p148
来源:本文选自c.s路易斯《魔鬼家书》,由陈姐妹阅读并摘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