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本:《柔和谦卑》书摘36则
1、当耶稣揭示自己的内心深处时,他告诉我们什么是他发出一切果效的动力,什么是他最真实的一面,我们发现深藏于他内心的是“柔和谦卑”。谁能想象出这样一位救主呢?P9
2、说耶稣谦卑,是为了表明他是可接近的。尽管耶稣基督有极大的荣耀和令人瞩目的圣洁,他是至高的君王,超乎万有,但在人类历史上没有人比他更容易接近。来到他面前无须任何条件,也无须跨越什么障碍。 P10
3、《马太福音》11章28节明确告诉我们谁有资格与耶稣相交:“凡劳苦担重担的人。”你无须卸下重担或振作精神,就可以到耶稣面前来。正是因为你有重担,所以你可以来接近他。不需要付什么代价。“我就使你们得安息。”他的安息是恩赐,而非交易的结果。无论你是努力工作以求生活顺遂(“劳苦”),还是发现自己被无法掌控的事情缠累(“重担”),耶稣基督都渴望你得安息,渴望你从风暴中走出来,他甚至比你自己更渴望。 P11
4、如果耶稣拥有自己的个人网站,那么在“关于我”那一栏的下拉菜单中最显眼的一行应该是:我心里柔和谦卑。 P11
5、人很容易对基督存有与事实相反的看法,但基督在这里道出了自己的性情,以免人把他想得太过严厉,也为了吸引他们更多亲近他。我们常常以为,他既然如此圣洁,自然会对罪人严厉刻薄,以致无法容忍他们。但他却说:“不,我很温柔,因我本性如此。”P14
6、那些道德败坏的、被社会唾弃的、不可原谅的、不配有的人,不仅一次又一次得到基督的怜悯,而且也极其自然地被基督吸引。根据基督敌人的见证,他是 “罪人的朋友” P19
7、当耶稣赶鬼医病时,他是在将毁灭的力量赶出受造界,并且医治那些受伤和生病的受造之人,使他们身体复原。医治见证了神的至高主权,使受造之人恢复健康。耶稣的医治并非自然界中的超自然神迹。在一个不正常、受鬼魔辖制、伤痕累累的世界里,它们才是唯一真正“自然”的事。 P23
8、耶稣基督今天跟你的关系,比他在地上服侍罪人和困苦人时更近。基督借着他的灵全心拥抱他的子民,比任何身体的拥抱更近更紧。他道成肉身在地所行的,是他内心发出的果效;现在,他向我们也是这样行,因为我们是他的身体。 P425
9、他以普通人的身份来到世上,为要拯救许多普通人。他深知干渴、饥饿、藐视、弃绝、嘲笑、侮辱、羞辱、误解、诬告、窒息、折磨以及被杀的滋味。他也饱尝孤独的煎熬。在他最需要朋友的时候,他的朋友抛弃了他;假如他生活在今天,在他33岁那年,他所有的推特粉丝和脸书好友都取消了与他的好友关系——但他永远不会取消与我们的好友关系。 P40
10、那诱惑人的试探、那痛苦的试炼、那令人困惑的迷茫——耶稣都曾经历过。事实上,他的纯全良善意味着,他所感受到的痛苦比我们这些罪人所能感受到的要强烈很多。 P40
11、当人际关系恶化,当虚空感如洪水般袭来,当我们感觉岁月飞逝,当唯一的机会从指尖溜走,当我们心绪不宁,当老友让我们失望,当家人背叛我们,当我们遭人误解,当我们被大人物嘲笑时——简言之,当这个堕落的世界向我们逼近,让我们只想认输时——在那里,就在那里,我们有一位良友,他完全明白这些试炼是何滋味,他坐在我们旁边,拥抱我们。他和我们在一起,与我们休戚与共。 P41
12、如果你在基督里,你就会有一位良友,而且在你伤痛之时,他绝不是居高临下为你打气。他必不会置身事外。什么也不能阻挡他。他与你心心相连。 P42
13、想想这一切意味着什么。当我们犯罪时,耶稣鼓励我们将自己的混乱状态带到他面前,因他知道如何待我们。他不会鲁莽粗暴,不会怒声训斥,也不会像我们的父母那样大发雷霆。而他的忍耐不是因为他对我们的罪认识肤浅,他远比我们自己更清楚。 P49
14、耶稣永远不会拒绝你,就好像一位慈爱的父亲永远不会拒绝他哭泣的婴儿一样。耶稣的心完全向你敞开。没有什么能将他的爱禁锢在天,他心中流淌出恩慈的爱。 P50
15、定睛基督吧!他必会温柔体谅你。这是他唯一的做事方式。他是大祭司,终结了一切的大祭司职分。如果你只是定睛于自己的罪,你就不知道何处有平安。但是,一旦你定睛于这位大祭司,你就无视一切危险。若只看自己,我们只会觉得天上的审判何其严厉;若定睛基督,等待我们的只有他的温柔。 P52
16、基督也是如此。当然,我们离不开他。可是我们的力气如此渺小,就好像两岁孩童面对生活中的惊涛骇浪那样。但基督紧紧抓住我们,如此真实,永不动摇。 P60
17、我们之所以会觉得神发怒是小题大做,是因为我们轻忽了罪真正的影响力。 P63
18、钟马田(Martyn Lloyd-Jones)反思说:你永远不会发自内心地认为自己真是罪人,因为犯罪后你里面有一种保护机制,使你面对所有指控时总为自己辩解。我们都喜欢维护自己,也总能找些理由证明自己是个好人。即便我们真的想要认识到自己的罪,也永远做不到。只有一种方式能让我们真知道自己是罪人,那就是对神开始有一些隐约、模糊的认识。 P63
19、他爱我们,不是因为我们可爱,而是因为我们不可爱。 P71
20、基督的心并不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改变。不是说基督在地上时为自己的子民牵肠挂肚,到了天上便漠不不关心,也不是说他曾因一时的怜悯为我们走向十字架,如今却冷若冰霜,又恢复到之前的疏离。他对自己子民的想念一如既往,和他当初道成肉身的时候并无两样。这想念如今表现为,他一直替他们代求。 P74
21、愿耶稣的荣美能吸引你到他面前来!他一面严厉斥责不悔改之人,一面以我们无法想象的敞开胸怀来拥抱悔改之人。他带我们进入光明的草场,感受神的爱。他吸引被藐视和被厌弃的人带着舍己的盼望来到他脚前。他公平正直,不偏不倚,合宜应对,从不反应过度,不找借口,也不乱发脾气。他的心因想念那些困苦穷乏人而悸动不已,他和他们一同受苦,使他们在苦难中大得安慰。他心里柔和谦卑。 P97
22、基督是罪人的朋友意味着什么呢?至少意味着他喜欢花时间与他们相处,还意味着他们能感受到他的接纳和安慰。 P114
23、圣灵的功用是将我们对基督的理性认识变为一种实际的经历。从前我们只是头脑中知道基督心里切切想念我们,而如今我们坐在溪水边,躺卧在青草地上,沐浴着他的爱,享受着与他相交的真实经历。当我们重生时,圣灵便一次做成了这事。但此后他又无数次这样做,因我们总是因罪、愚昧或是无所事事而罔顾他的心。 P128
24、父神是谁?是我们的天父。我们中间有些人的父亲非常尽职,但也有些人受到父亲可怕的虐待,甚至遭到无情遗弃。无论怎样,地上父亲的良善只能稍微体现出我们天父真正的良善;而地上父亲的丑恶则是天父形象的反面教材。他是所有人的父,所有人类父亲都从他得名(弗3:15)。 P135
25、从某种角度来说,基督徒的生活就是一段漫长的旅程,我们对神的天然想象经过岁月的洗练逐渐消失,慢慢被神自己的宣告所替代。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需要许多的讲道、许多的磨难,我们才能真正相信神内心深处“有怜悯、有恩典,不轻易发怒”。 P156
26、在《出埃及记》33至34章里,摩西看见神的面就不能存活,因为他会被烧成灰烬。但假如有一天人可以看见神的面而又不会被烧灭,会是怎样的情形?约翰提到道成了肉身时说,“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我们见到了摩西祈求却不得见的事——“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 P165
27、当我们看见在《出埃及记》34章里耶和华向摩西显明自己最真实的性情时,也就明白这影儿终有一天会被实体——福音书中的耶稣基督——取代。起初我们得到的二维的“道”,将于几个世纪后在人类历史的鼎盛时期显现于我们自己所在的连续性三维时空中。 P158
28、神有丰富的怜悯。他不会不理睬某些罪人,却怜悯另一些罪人。因为怜悯是他的本性——“既有丰富的怜悯”——他对所有人都有怜悯。尽管我们的灵魂是死的,尽管我们生来就活在虚空中,如同行尸走肉,但神的怜悯胜过这一切。 P184
29、无论我们是被人伤害,还是我们自己犯罪受苦,圣经指出,神不吝惜怜悯,而是大发怜悯,他并非鲜少怜悯,而是有丰富的怜悯。 P186
30、唯有当圣灵浇灌在我们心里时,我们才幡然悔悟:他曾经历过我的死亡。他不仅死了,还受了刑罚。他不仅为我离开天堂,还为我忍受了地狱的煎熬。他本不应受刑罚,却替我担当刑罚——我才是该承受这一切的人。这就是他的心。神将圣灵注入我们空虚的灵魂,就像将一杯凉水倒入我们干渴的嘴唇,让我们体会到他的大爱。 P200
31、“我们还……的时候……”我们过去在困境中,他已经爱了我们。现在我们遭遇困境,他依然爱我们。我们会因罪忧伤痛悔,这是我们蒙神收纳成为他儿女的结果。人心若冷漠,就不会为罪感到不安。我们不再是从前的我们了。 P203
32、耶稣的服侍一直极其耗费心力——他肉体上又累又饿;他被朋友家人误解和苦待;他被宗教领袖们逼入绝境,受到无理指控。但这一切与此刻摆在他面前的事相比又算得了什么?与溺水相比,凉凉细雨算什么?当你走向断头台时,一句辱骂的话算得了什么?P207
33、耶稣受刑罚不是因一人的罪,而是多人的罪。先知以赛亚说到那位“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赛53:6)的仆人时,究竟是什么意思?基督担当了众选民积蓄的扭曲、自义和抵挡神的罪,意味着什么?神的义怒不是因一人的罪,而是“我们众人的罪孽”,最终归在一个人身上,会是怎样的情形? P208
34、爱地位与自己相同的人,爱地位高于自己的人是常有的; 但万王之王、神儿子耶稣基督这样爱人却不常有:这爱奇妙无比,而且更奇妙的是,对那一位来说,他所爱的对象如此卑微、如此刻薄、如此邪恶、 如此不配, 如此无足轻重, 正如经文所说的。P211
35、但耶稣为了属自己的人,亲自担当了他们的刑罚。他定意爱他们,因他们是属他的。欧文写道:“即便是世上最卑贱、最软弱、最贫穷的信徒,基督也珍视他胜过世间万物。”P212
36、世界被造是为了使基督完全彰显他的慈心。而天上最大的喜悦就是他对我们的心永远敞开、永远强烈。 P219
来源:本文选自戴恩·奥特伦(Dane Ortund)《柔和谦卑》,英文书名《Centle and lowly》,由莫弟兄阅读并摘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