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本:《消失的帝国》书摘17则
1、神不但关心个人、家庭,而且也关心一个民族以及所有民族。P9
2、爱自己的民族固然非常可贵,但若发展成民族主义甚至帝国主义,和平的国际关系就不复存在。P10
3、如果某个国家做帝国主义之梦并走向帝国主义,周边的国家就要全部进入全国性外交安保非常时期。帝国是指以往以军事优势,今天则以经济优势,侵略并占领其他国家的国家存在形式。P10~11
4、帝国和祭祀的国度都以整个民族为其单位,区别呢是帝国将民族“阶级化”,但祭司的国度将不同的民族平等地带到神面前。P13
5、埃及法老王肯定不会让希伯来民族的工会主席坐在谈判桌前。至少是前任王子才可以坐在王室的桌前。摩西与法老继续谈判的过程中,他肯定明白了神深邃的旨意——神为什么使他过去四十年成为埃及王室的王子。P23
6、大自然的恩泽或灾害,不是一个国家具备了庞大的经济财富,就能享受得了或阻挡得了的。认识到人的力量相对于大自然多么有限便是智慧,因为大自然是造物主的创造,而不是某种帝国的产物。P37
7、《约拿书》是与亚述有关的记载,是神的爱的故事,神不是仅仅爱“选民”,而是“所有民族”。P48
8、神通过犹大民族主义者约拿拯救亚述,又使充满选民意识的保罗成为了外邦人的使徒:因为全世界都属于神。这就是祭司国度的圣洁子民应该做的事情。P51
9、巴比伦帝国统治的关键词是“教育”。仔细想想巴比伦的计划的确很可怕。因为巴比伦把民族主义意识当做教育武器,这是武器中最厉害的。P120
10、具有某种目的的势力,不能以某种狭隘意识形态的教育来成功统治世界。因为以人为对象的教育(教导),不应该是达到某种狭隘意识形态目的的工具,而是让人成为真正的人,这是大有奥秘的工作。P120
11、如果不思想每个人、每个数字都是宝贵的,只想依靠人数多寡和经济数字的增长做帝国主义之梦,最后只能成为一场白日梦。一个灵魂的救赎比整个天下都宝贵。P154
12、希腊帝国的统治关键词是“融合”。建立希腊帝国的亚历山大,试图融合希腊哲学与东方文化,形成新的文化——希腊文化,他要广传希腊主义,以此建立永恒的帝国。P186
13、各民族的均衡和和谐不是借帝国性融合,而是借祭司国度的融合,才变得可能。所谓祭司国度的融合,就是“各从其类”地,平等地到“神面前”。P186
14、世界有序运转的两个基础,就是比整个天下还宝贵的“一个人”和即属于所有民族又不能被混合的唯一的“一个民族”。因为各民族都是独特的,所以应彼此承认和尊重对方的独特性。P186
15、罗马帝国统治的关键词是“宽容”,但这种宽容是彻底排斥奴隶在外的以贵族为中心的有限的宽容。P241
16、神的宽容和人的小小慈善有天壤之别。“宽容”,不是把它当做帝国的标语就能做到的。罗马曾凭借帝国的力量逼迫基督教,但最终还是承认了基督教,把基督教定位国教。然而,基督教不能成为帝国统治之下的宗教。P241
17、当提起“我”时,第一、我自己:第二、我的家人:第三、我的民族:第四、我的祖国。因此,我们会爱“我自己”、“我的家人”、“我的民族”、“我的祖国”。当我们说起别的民族,就不会说“我的民族”,而会说是“其他民族”。可是耶稣却说“他人”、“其他民族”就是我们的邻舍,并教导我们“要爱邻舍,如同爱自己”。P243
来源:本文选自(韩)曹秉镐《消失的帝国》,英文书名《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Five Empires in the Bible》,韩香玉 译, 由朱容萱姊妹摘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