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本:《不可不管教你的孩子》书摘20则
1、成为父母是一件令人兴奋和有意义的事。而作父母则是一种相当持久的经历。p2
2、圣经才是处理儿童教育及其他生活问题的准则。p4
3、父母拥有的不仅是一份全职的工作,而且是一份终身的工作。p4
4、孩子确实是主赐给我们的美好礼物,他们是神为荣耀他自己的名而创造的,拥有他形象的小生命。我们从他手中接过这些孩子,他们是神的恩赐。p9
5、在圣经中有四个因素可以证明,一个基督徒家庭管教孩子是绝对有必要的。在这一章我们要来论证这四点。
a)孩子的天性需要这种管教。
b)孩子成长的方向需要修正。
c)管教孩子是神给父母的责任。
d)我们作为父母对孩子的爱要求我们要管教孩子。p11-15
6、这种合乎圣经的管教动机源自神赐予父母对孩子的爱。神使我们对自己的后代有一种天生的爱与温柔的情感。p19
7、我们实施管教一方面是为了阻止我们孩子目前的方向。没有什么比用杖管教更能产生那样的效果。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点,我们管教的极大动机是把我们的孩子带到从属、顺服于神的权柄的关系中。p22
8、我们必须在神的权柄之下来教育我们的孩子。p23
9、我们需要祷告,首先是为我们自己祷告。若没有我们主耶稣基督持续的恩典,我们没有一个人能在生活的任何方面顺服于圣经。靠我们自己肉体的力量,我们无法达到神的要求。我们需要恒切的祷告,求神在我们里面动工,改变我们,好让我们在家中能正确依照圣经行使管教。当我们缺乏智慧,或不能按“智者”的话去做,我们需要记住:“神能照着运行在我们心里的大力,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弗3:20)。这给了我们希望(信心)。作为父母,我们的使命是很艰巨,但我们的神更伟大!事实将证明,他的恩典足够我们所用。p29
10、我们需要为我们的孩子祷告,使他们能认识主。我们还需要和我们的孩子一起祷告。依照圣经管教离不开恒切的祷告。我们的目标是让我们的孩子真正面对永生神的权柄。他们需要明白,他们不顺服不仅仅是冒犯了我们,更严重的是,他们冒犯了神。因此,当他们承认自己的罪并祈求原谅时,他们需要向神认罪,求神赦免。孩子们不仅需要确信你对他们的爱,更要确信神对他们的爱。这确信在祷告中涌流出来,它只能是来自神本身。因此,在用你的杖管教孩子时要尽可能祷告,一定要和他们一起祷告。p30
11、爱要求我们管教。而依照圣经的管教是要在爱的前提下去实施。p31
12、这样的时候杖倒是用上了,但还是没有依照圣经去管教。依照圣经的管教是纠正,意思就是孩子的行为模式必须通过公义的指导得到改变。必须让他看到他的错处,并把他引导到正路上来。这需要解释和指导。依照圣经管教要求使用言语。p39
13、对这件事神是怎么说的?按照圣经,你所做的是对还是错?你不顺服就要怎样?你爸爸/妈妈服在神的权柄之下必须做什么?你以后该怎么做?p40
14、在行使仗打时。需要在爱的前提之下;也要依犯错的严重程度和孩子的承受力适度进行。p43
15、如果我们爱孩子,我们绝不容任何事情干预神说必须要做的纠正。管教必须合理,但一定要管教。p46
16、但如果我们的管教不断失败,也许我们该检查一下自己:“我是不是真顺服神?我是不是在尽我的本分?我是否在有意识地行使管教,将神所赋予我的权柄直接不断地运用在我的孩子身上?我在用杖管教之后,有没有给他一个爱的拥抱,让他知道,我是因为爱他,要他靠近神才管教他?或者,在管教完之后,我对他是否心存着愤恨,把他撇在一边,对他不理不睬?我在行使杖管教时是否足够坚定?p48-49
17、管教是我们和孩子得以在这个堕落的世界快乐生活的一个方法。当我们纠正罪,我们和孩子便得以自由地享受天伦之乐。那些不懂得依照圣经管教孩子的家庭仍处在捆绑当中。坚持下去。当你不知道你还该做什么,坚持去做你知道该做的。信靠神能给你结果。p49
18、即刻的顺服只能通过即刻的管教才能达到。管教绝不应迟延,因为迟延会使孩子有侥幸逃脱的指望。基督还没有再来,有人理解为他永远不会再来,他们永远不会为自己的罪受审判,受惩罚。当然,那是一个曲解了的盼望。我们必须小心,别给我们的孩子有类似盼望的余地。p50
19、孩子不应该从会众中分开。讲员应该学会在讲道中时时提及对孩子们的教导和运用。坦率地说,我很怕那些将会众按年龄分段的教会活动安排。如果我们中间有了代沟的话,那是我们在小学教会,初中教会和老年人教会事奉的分门别类中形成的。若看到老年人、年轻人,小孩子们聚在一起扬声赞美主,这是何等美好的情景啊!p54
20、尽管如此,作在神权柄之下的父母,如果我们谦卑地寻求顺服神的话语,当孩子犯错时,凭着爱坚持去纠正他们;而当我们自己失败时,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的错,我们会着我们的圣洁榜样给孩子以极大的影响。不完美的父母仍能是敬虔的父母!神一直看重顺服他诫命的人。p57
来源:本文选自(美)布鲁斯 来尔(Bruce A.ray)《不可不管教你的孩子》,翻译:姜越 朱文丽,由杨姊妹阅读并摘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