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本:《与马同跑》书摘20则
1. 圣经认为:每一个人都能找到生活中独特而富创意的要素。我们不必踏着别人的脚印走,并且可与基督建立一种无与伦比的关系。由圣经可以清楚地看出,任何一个信心的故事,不论发生在何时,都是崭新的。上帝的创造力是永无止境的,它绝不会因疲倦、力不从心,而造出大批相同的成品。每一个生命都是一张全新的画布,上帝在上面所用的线条、色彩、明暗、结构和比例,都是前所未有的。P4
2. 如何才能避免在无意间表现出的个人的自大和骄傲?又如何在激发别人渴望完美的同时,不掺入自私的意念,以排挤任何阻碍我的人?今天,鼓励人寻求一种更好的生活,我赞成;但建议人借着欲望的满足,以达到人性完美的境界,对世人无疑是痛苦的,也欺骗了我们的社会,我强烈反对。其实圣经已经明说:“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P6
3. 可怕的威胁乃是“在肉体尚未死去以先,我们的心早已死去。真正的恐怖存在于这种过早的死亡中,心灵已死,身体却仍活在世上。”P8
4. 圣经上说,人不能使自己多长高一寸,或使自己多有一点爱心,或是借外力来加速心灵的成熟;最后我们发现,奥妙的生命完全不是我们所能掌握的。P21
5. 我们生存的世界是神所造的,也靠神来维持。“给”是宇宙的形态,存在的事物都是给予的。如果我们光取不给,就是违背天意,这就好像企图去挑战严正的法律一结果势必遍体鳞伤。其实,在反对生命是上天所赐以及反对生命本身必须不断给予以尽其天性的人当中,我们确实看到许多扭曲、残缺不全的生命。P27
6. 伟大的想象家不会去建造空中楼阁,而是将注意力转到眼前的事物上,然后以各种相关物以及前后关系,让我们窥见事情的整体。他们将可见与不可见的事物连接起来,并协助我们看到早就存在却完全被我们忽略的事物。透过他们的帮助,我们所看到的事物,不再平淡无奇,而是令人惊讶、令人敬畏。正因为这缘故,想象力可说是信心生活的要件,因为信心不是跳出日常生活之外,而是投入其中。P55
7. 老实说,在处世的七十五年中,每一件有助于提升我的生活或能启发我的事,都是经由痛苦得到的,而不是透过寻求快乐或是寻得快乐得到的。换句话说,如果人生的痛苦能借着药物或医学上的怪论除去,其结果并不会使人生活快乐,反而会平凡琐碎而令人无法忍受。这就是十字架所象征的意义,也正是它比别的事物更能吸引我来到基督面前的原因。P61
8. 我认为,直接与神谈话总比间接谈论神要好;那些发自内心的虔诚话语–总能叫人更肯定自我。P72
9. 我们看见耶利米向神祷告:他对神说话,并且倾听神的声音。祷告是一种行动,透过它,我们与神亲近,如同亲近另一个人一样,我们会与其谈话,并以“你”相称。祷告是我们对那位倾听我们话语者所给予的注意。祷告让神成为我们个人的中心,作为主和救主来亲近;在亲近神的同时,我们的整个生活都会整合起来,并且得以表达。祷告是最高层次的个人语言。这七段自白正显示出耶利米在个人独处时,以“我”和“你”的关系来与神谈话。P73
10. 然而我们的祷告却常是一则具有讽刺意味的改编剧。与原来画面不同的是:坐在桌子对面的是“自我”;侍者是上帝,这位侍者上帝虽是少不了的角色–没有他,你就吃不成这顿饭–但他却只是个局外人,一个任你使唤、抱怨或是最后从你那里得到一声谢谢的人;至于那个完全吸引你的人则是“自我”–你的心情、想法、兴趣、满意或不满意。一旦离开餐厅,你也就忘了那位侍者;如果那是一个你经常会去的地方,顶多你还可能记住他的名字而已。P74
11. 你想在德行上长进、服事上更爱神吗?只要你以平缓、稳健、有如登山者一样的步伐往上走,愿意在前进及成长的不同阶段中,在心灵的孤独、黑暗与空虚中驻足一段时日,你就会有所长进,并且能够达到这些目标。P86
12. 所追求的只有一件事:欲望的满足。那就是你们的光景!耶利米这样对他们说。你们的生活被欲望和冲动主宰着,根本没有交托,漫无目的与方向;你们狂乱、忙碌、到处冲撞,只为了那里能让你获得些微的满足。然而你们并非处在思春期的骆驼和驴,你们乃是懂得什么叫忠诚的人啊!现在岂不正是开始过这种生活的时刻?P91
13. 耶利米行事有明确的先后次序:他每日不间断地早起,聆听神的话,然后将所听到的说出来、行出来。这并不是因为他没有其余的选择,也不是因为他想不到其他事可做;而是他选择了耶稣所说的“不可少的一件事”,即专心聆听神的话。P94
14. 同样的事反复来、反复去,但呈现出来的东西,却不再是相同的了,因为每一次冒险尝试的成果,都因为丰富的创意而显得光彩耀眼。P95
15. 凡是企图利用圣经、控制圣经的人,就好比拿着刀子的约雅敬。圣经岂能被人利用?它乃是神呼召我们的话语,要我们回应它;回应必须是虔诚的,而且总是超越个人本身,永远在我们之前。P104
16. 我们每天都会面临类似的抉择。或说:“我不喜欢这里,我要回去!你怎能期望我投人一个没有未来的地方呢?和一群自己一点也不喜欢的人攀关系、建立友谊,最后搞得焦头烂额,有什么意义?”或说:“我将为此地的一切尽力。我的神难道不比外在的环境条件重要得多!他与我同在。我站在他创造的土地上,又活在他所爱的人当中;不论身在何处,都可以照神的意思活出来。我因不知道周围的路线而感到害怕,要与陌生人培养感情、建立关系也都有困难,但假使这就是身为一个人所该奋斗的,那么,我就要试试看!”P122
17. 耶利米有朋友这个简单的事实,正足以说明他需要朋友,而且他的人格发展相当健全。他并未因别人的仇恨或谄媚而拒绝别人的友谊;相反,他极能接纳别人的友谊和帮助。他惯于独处,但他也需要朋友。一个孤芳自赏的人是不可能健全的,也没有一个健全的人是自以为是的。分享友谊比接受友谊容易,因为在付出的同时,我们感受的是力量,但在接受的同时,却显出我们的软弱。一个人格成熟的人应该更能接纳别人的友谊。P134
18. 我们可以明确地说:合乎圣经与切合实际在本质上是同义的。若切合实际,就必定合乎圣经;若合乎圣经,则必定切合实际。圣经坚绝反对有碍于人类发挥所能的行为或思想。把神和创造一分为二,这想法是错的;再敬虔的祈祷或行为,若使人脱离现实,或令人无法适应,也都是虚假的。圣经无时无刻不在警告我们,要我们远离与现实生活脱节的甜言蜜语。真正的精神生活,无法脱离这个由物质组成、以金钱交易,且必须料理生活琐事的世界。P137
19. 实际上,相信神的人所面临的事应该远多于不信神的人,因为“神是这样爱世人”。然而我们却经常违背这项事实,忽视、轻看局外人;我们结交思想和相貌相仿的人,排斥不同种族的人。凡是暴露我们的偏见或是损及我们自恋心态的人及事物,都为我们所不容。安德烈·拉寇克和皮埃尔·拉寇克(Andréand Pierre-Em- manuel Lacocque)二人结合圣经、神学及心理学三方面的资料,将此种情形称为“约拿情结”-自己的价值观与神下的命令有冲突,权衡本身的安逸与使命感。约拿渴望能享受个人才能和累积的财富所带来的快乐,但神的呼召却又时刻催促着他,粉碎他的偏见,干扰他追求世俗的快乐;他处于两者间,几乎被撕裂。P154
20. 生命是捉摸不定、充满混乱的,唯有成熟才能忍受随时会面临暖昧、混乱、不合理的情况。假使我们拒绝接受它们,就等于拒绝了生活中极可能是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信心的探险,神的奥秘。P165
来源:本文选自尤金·毕德生(Eugene H’Peterson)《与马同跑》, 翻译:张秀兰,英文书名《Run with the Horses》,由陆姐妹阅读并摘录。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