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本:《长老与其工》书摘13则
这本书是由苏格兰长老会的大卫迪克森长老(1821-1885)所写的,他是一位文具商人,爱丁堡商人协会主席和当地学校的校董会主席。他做了33年爱丁堡新北苏格兰自由教会的长老。这本小书是一本了不起的著作,汇集了这位平信徒长老一生服侍的经验。
在对比阅读本书与之前出自浸信会的《长老职分》一书之后,不由感叹道,一直以为长老会重神学与体制,浸信会重实践与牧养,但看了迪克森长老这本书之后,才发现传统的长老会是这么重视长老的牧养工作,不到80页的一本小书,除了第12章讲到长老与教会长老会的关系之外,全部都是在分享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牧养心得。实在让我看到了一位有耶稣心肠的长老,也特别从他的分享中受益,渴望在一些牧养方面效法他的智慧与经验。此外,我也反思,对于同工来说,神学当然是必备的,但除非有做神学研究的负担,否则真的应该把精力用在这些日常的服侍上来,而迪克森长老这本小小的充满一生经验的书,就值得常常回顾。
论长老的职位、资格、重要性:
1、这样的人不一定非得有很大的恩赐,很高的地位,很多的财富,很好的受教育程度,但这些人必须是属上帝的,与上帝有良好的关系,是在基督里新造的人,这些人要承担起帮助人与上帝和好的事工,首先他们自己要与上帝和好。(13页)
2、如果说长老的事工是一盏灯,那么对耶稣的这份不断增长的真爱就是令这盏灯燃亮并持续发光的唯一灯油。(13页)
3、内心缺乏安稳的人才,喜欢总挑人毛病,而由于长老需要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所以必须是心平气和的弟兄,能够平衡实用的智慧和圣洁的判断力,而不走向极端,如此,方能在各种事上放下偏见,冷静的做出判断。(15页)
4、从长远来看,一位长老能发挥多大作用,更多的是取决于其品性,而非恩赐和知识。那种在基督里安静维持的一贯性,会令他的意见有分量,使周围的人时常受益。( 16页)
5、我们应当富有同情心——不光心中有属人的友善,还有分别为善的良善,我曾听一个人这样描述另一个人:“他是个好人,但他从来没有使我想到耶稣。”(17页)
论长老的服侍:
6、正如查尔莫斯博士说的那样,要敲开一个人的心门,首先要敲开他的家门,并且长老还应当以时不时的家访来维持和这些人的关系。(22页)
7、我说的这种合适的探访方式是每个主日的晚上花一小时去探访牧区内的一个家庭,首先还呆在教会的时候我就会确认一下这个家庭当天晚上是否方便接待我,如果是的话,我会先等到自家的家庭敬拜结束,然后在八点钟前去要探访的人家。这个时间段对长老来说是做探访的最佳时段,因为主日的安息和对主日的种种优先考虑,使得长老有良好的服侍状态,而对被探访的家庭也是最佳时段。(30页)
8、我们要让这些丧亲之人感到在这个冷漠,自私的世界上,他们至少还有长老这样一位朋友,我们可以偶尔晚上去看看他们,组织一下家庭敬拜,想办法应验上帝的应许:“我父母离弃我,耶和华必收留我。”(35页)
9、(关于服侍年轻人)这些散布音乐和情感的网络企图将信仰变为一种美术,这些做法虽说可能很幼稚,但幼稚的东西往往很强大。首要的是长老要靠着圣灵的恩典设法赢得年轻人归向耶稣,这样年轻人不会犹豫不定,也唯有这样他们才能得着安稳。(39页)
10、有传福音恩赐的平信徒长老要甘愿参与布道,因为在听一个基督的见证人“非专业”的布道时,人们会格外感兴趣,也格外上心,在这种听道的状态下,甚至有时候某位普通信徒磕磕巴巴的讲几句也极具分量,能发挥出作用。(54页)
11、劝惩的首要及主要目的是恢复和拯救犯罪的人,正如圣经说的那样,其次便是维护教会的纯洁,避免丑闻的发生,第一个目的要始终放在突出的位置。
当一件事引发了丑闻而必须报告给长老会时,在报告之后,通常要派两位弟兄先去拜访犯事之人,越保密越好,至少刚开始劝惩的过程是这样的。太早公开交由长老会处理,使当事人背上恶名,是和希望其悔改的想法相违背的,因为这会激怒当事人。(59页)
12、年轻的长老十分容易对自己看顾的信徒草率下结论,如果有人的灵命成长经历和状态与他自己的不一样,他就容易认为这个人根本就不是基督徒。这就好比让一个没有经验的人来看守葡萄园,他就会认为那些不严格按套路(其实是不按自己的套路成长的枝子),根本就不能存活。(66页)
一句特别的书摘:
13、内特尔顿博士年轻的时候,曾有人建议他在世上要尽全力多做好事,少发杂音,内特尔顿博士说,后来他一直深受这条格言的影响,这条格言令他十分感动,也成为了他行动的准则,贯穿他整个卓有成效的一生。(63页)
来源:本文选自大卫·迪克森《长老与其工》,由李弟兄阅读并摘录。
留言